Skip to content

教育的意义

今天是教师节,也是我度过第24个教师节。回想起2001年刚毕业,第一次参加教师节,那时候还是个刚刚踏入教育行业的小老师,对教育的认识还很肤浅,对教师这个职业也还很陌生。那个时候,周围的同事就是之前的老师,习惯了称呼“小郭”;周围的学生就是之前的师弟师妹,习惯了他们直呼名字或者叫声“师兄”,毕业那天他们就开玩笑式地喊我“老师”,我说我还很不适应。一转眼,白驹过隙,我已经十分适应了“老师”这个称呼,对于教育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昨天一个很有意思的饭局,期间谈到了教育的意义。我在当时说,我认为教育是相互成就,相互成长。而后探讨了工作的意义,我认为是有价值。回家后,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脑海。早上发教师节的朋友圈,我写下了这句话:成人达己,成己为人,向美而生,向善而行。我想,这恐怕是目前我认为的教育。

“成人达己”可能有着与之前不同的含义。成人达己一般而言,指的是在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的要通过成就和帮助他人来实现更高层次的自我价值。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双向互惠的关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成长的引导者和见证者。在帮助他人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自身也在不断进步。这种进步体现在知识的更新、视野的拓展、情感的丰富和智慧的积累上。教育的魅力正在于此:当我们点亮他人时,自己也在发光。这种“达己”不是自私的追求,而是通过服务他人来实现自我价值的崇高行为;“达己”也不必刻意,“成人”之功实现,自然而然就能达成。这个过程及时多元交融、双向互动的,也是自然发生,不必刻意追求。

“成己为人”强调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首先要有“成人”的目标,只有自己有能力成人,才能帮助别人逐步成人,这是终身学习理念的体现。其次,为人是目标,也是价值的体现,教育工作者只有全心全意育人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因此,作为教师“成己”的目标绝对不是单纯地拥有更好的自己,而是掌握更好地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服务的能力。这种服务不仅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包括价值观的引导、人格的塑造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向美而生”体现了教育的出发点。教育工作者要有追求美好的心灵,要有追求美好的行为,要有追求美好的品质,要有追求美好的人生。孔子说有教无类,我们应该从美的角度出发,既要让学生感受到学问之美,更要让学生了解自然之美、艺术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能够创造生活之美、世界之美。费孝通先生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想,我们也必须拥有包容各类美的胸怀,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成长,让美的力量感染学生,让美的力量推动学生前行。

“向善而行”体现了教育的方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才,而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全面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有德之人。在知识教育之外,品德教育同样重要。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向善而行"不仅是道德层面的要求,更是行动的指引。我们需要鼓励学生将善意转化为实际行动,参与社会服务,关心他人和社会。通过这种方式,教育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

20年的时候,我记下了这样一句话:

不管我们乐不乐意,随着岁月增长,我们都得渐渐去看见人生更完整的面貌,我们所有的获得或失去,恐怕都不是生命的本意,反而是经历一切之后,从而发现自己,去经历更加有意义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价值。

此刻,对教育的认识是这二十年日积月累的体验和总结。成长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教育也是如此。而每年的教师节,都是一个让人感悟的时刻。一整天都在回复祝福、问候。我开玩笑地说,每年的今天才让我感到作为教师的意义所在。而每一句惦念背后,除了能够感受到尊重和认可,更多的恐怕是期望和鼓励。未来的日子里,还需要好好修炼,不负岁月。

Released under the MIT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