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关于生日短信

今天,收到了2010级解聪发来的信息,她说:

郭老师:感谢每年的生日祝福。12年了生肖的一个周期,感激母校挂念,即使已步入知天命年纪这份挂念同样感激至心底。祝福郭老师,祝福母校!

web

瞬间,我的思绪好像回到了2010年。第一届MBA学生9月份入学以后,摆着我面前的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未来校友工作。所以一直在思索,如何建立和MBA校友间的长期关联。2011年元旦前后,同往常一样,我收到了来自兄弟院校的很多贺卡,我们也发出去了很多贺卡。于是,我突然想,我们是否也可以使用贺卡的形式,在生日的时候收到学校寄来的一张贺卡,想必也是十分温暖的事情。于是,我通过邮局订购了一批贺卡,然后在MBA学生生日前一周,将贺卡发送出去。但是,当时办公室执行的同事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他对这个事情并不是很重视,认为是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工作量,所以,这项工作在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就悄然失踪了。

2011年9月,新生入学后,我又想起了这件事情。我也明白,寄送生日贺卡工作量确实很大,而且时效性和准确性也是一个问题。于是,我想到了短信。当时,现在流行的微信还没有出现,大家使用的通讯方式以QQ为主。短信是一种即时的通讯方式,而且相对要正式一些。所以,我花费了一些时间,整理了所有学生的资料,导入手机。在学生生日的那天,我就会给他们发送一条生日祝福的短信。发送生日祝福短信的工作其实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学生规模不够大,并不是每天都有人过生日,所以,有时候会忘记;二是,有时候学生的生日信息并不是很准确,存在公历和农历混乱的现象,有时候会出现错误;三是,有时候学生的手机号码会变更,导致短信发送不成功。现在,每天都有MBA学生过生日,发送生日短信是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每年新生录取,要做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也是整理他们的资料,导入手机。短信的发送人群也由最初的MBA学生,扩展到了同事、其他朋友等,而随时随地收集生日信息的工作也成为了一种习惯,我可以遗失很多东西,但是手机绝对不能遗失,其中存储了大量信息。

这个工作一直持续到现在,回头再看,实际上我已经连续发送超过12年了,而现在的人数规模已经超过1600人,几乎每天都有人过生日。

这其中,有很多的故事,有很多的感动,有很多的回忆。每天发送短信的过程是一个回忆的过程,对当天过生日的这些同事、学生和朋友的回忆。不经意间,会回想起过去发生的很多事情,有些人的面容许多年过去依然十分清晰,有些人或许渐行渐远,许久不曾联系。实际上,工作看起来琐碎,但是对于做好教育工作而言,又十分有意义。作为一名老师,关爱学生是最基本的要求,而这种关爱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性的,是一种长期的情感投入。通过这种方式,我可以和学生保持联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同时,作为朋友,或许无法时常见面,但是每年的这一天,我都会惦念。

有不少学生以为,我发送的生日短信和银行一样,都是机器自动发送的,有人专门为这个问题向我求证,实际上,只要看发送的号码就十分清楚了,个人手机号码和短信网关是有明显区别的;也有班级专门为此讨论,经过大家对于发送时间每日不同的对比,最终认定是手工发送的。很多人会给我一条精致的回复,有时候内容会让我感动许久;很多人再次见面,第一句话都是“老师,我每年都收到你的短信,谢谢你”。现在,关注短信的人越来越少了,或许也有很多人是在许久后才看到,祝福犹在。前些天,在群里聊天,有人问我,短信会发送多久。我说,只要我还在,就会一直发送下去。祝福并不是单向传递的,这种独一无二的交流,是一种鼓励,是一种支持,是一种动力。

生日短信因MBA而存在,这是一种情感的传递,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一种情感的沟通。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感受到老师的祝福,感受到校友的情谊。生日短信也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仪式。它当我回忆起这些年成长的路程,也是一种见证,一种纪念。我希望,这种习惯能够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我无法再继续为止。

Released under the MIT License.